《脊椎健康101》久坐族必讀!坐骨神經痛來報到?疼痛原因、症狀與舒緩方法一次解密
【本文由 骨科黃儀鴻醫師 審閱】
現代人長時間久坐、運動不足,經常會出現腰痠背痛,甚至一路延伸到腿部的疼痛感,這可能就是「坐骨神經痛」在作怪!坐骨神經痛不僅會影響日常生活品質,若未及時處理,還可能造成長期慢性疼痛。究竟什麼是坐骨神經痛?該如何緩解與預防呢?
什麼是坐骨神經痛?
坐骨神經是人體最長、最粗的神經,從腰椎經過臀部,沿著大腿後側延伸至小腿及腳底。當坐骨神經受到壓迫或刺激時,就會引發從下背部一路延伸至腿部的疼痛、麻木或刺痛感,這種情況稱為坐骨神經痛。
《常見原因》
造成坐骨神經痛的原因包括:
-
椎間盤突出:椎間盤髓核突出壓迫腰薦椎神經,為最常見的主因。
-
脊椎狹窄症:椎間盤退化膨出 小面關節退化骨次增生致脊椎管變窄,壓迫神經根。
-
脊椎滑脫:脊椎骨位置錯位,致神經孔狹窄導致神經壓迫。
《症狀有哪些?》
- 下背部延伸至腿部的刺痛感或麻木感
- 臀部、大腿後側或小腿外側的電流感
- 間歇性跛行或行走困難
- 咳嗽、打噴嚏或久坐時疼痛加劇
若症狀持續超過兩週或疼痛嚴重影響生活,應儘早就醫諮詢專業醫師。
舒緩坐骨神經痛的方法
- 休息與姿勢調整:避免長時間久坐久站,改用符合人體工學的椅子。
- 核心肌肉強化運動 : 減少椎間盤及小面關節負擔,控制脊椎滑脫惡化。
- 伸展運動:腰背、腹肌及臀肌肌肉伸展運動。
- 熱敷或冷敷:緩解肌肉緊繃與炎症。
- 藥物治療:止痛藥與消炎藥可短期緩解疼痛。
- 物理治療:透過專業治療師進行按摩、牽引與運動訓練。
何時需要考慮手術治療?
若經過數週的保守治療(復健與藥物治療)仍未見改善,或疼痛嚴重影響日常生活,醫師可能會建議採取手術治療。常見的手術方式包括:
-
椎間盤切除術:移除壓迫神經的椎間盤組織。
-
脊椎減壓手術:除去神經受壓處、擴大狹窄的脊椎管空間,減輕神經壓迫。
-
3D導航微創手術:透過3D導航技術,精準定位植入鈦釘、內視鏡精準病灶切除及減壓,可矯正脊椎滑脫或側彎,減少對周圍組織的損傷,並縮短恢復時間。
上述均可使用最微創脊椎內視鏡來完成,手術選擇需經由專業醫師評估,根據患者病情與需求提供最合適的治療方式。
如何預防坐骨神經痛?
- 保持良好姿勢,避免久坐不動
- 適度運動強化核心肌群
- 控制體重,減少脊椎負擔
- 使用正確方式搬重物
- 適度伸展腰背與臀部與腿部肌肉
透過正確的日常保健與姿勢調整,不僅能有效預防坐骨神經痛,也能讓生活更加舒適自在。
坐骨神經痛雖然常見,但只要及早發現並採取適當的治療與預防措施,就能有效改善疼痛症狀,恢復良好的生活品質。若您經常感到下背痛或腿麻,請勿輕忽,建議諮詢專業醫師,尋求合適的治療建議。
黃儀鴻 醫師
專長:
-
脊椎微創手術:內視鏡脊椎狹窄症、內視鏡脊椎椎間盤切除術、脊椎滑脫、脊椎解離、骨刺增生、坐骨神經痛
-
脊柱側彎矯正、脊柱駝背變形矯正手術
-
骨質疏鬆症造成胸腰椎壓迫性骨折藥物或骨水泥灌漿治療
-
青少年脊柱側彎之諮詢與手術治療
- 微創髖關節及膝關節置換手術
-
頸椎椎間盤凸出病變、椎腔狹窄、脊髓壓迫手術治療
現任:
嘉義基督教醫院骨科部 脊椎微創中心主任
網路掛號資訊: